回顾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致敬物流行业人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沧桑,从古代物流的辉煌,现在正创造现代物流新的辉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正顽强拼博,走向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历史 ,有四个不能忘记。
第一,不能忘记中国古代物流的辉煌与新中国成立后物流业发展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回顾世界历史,古代的中国与巴比伦、埃及、印度一起,组成四大文明古国,对推动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国经济历史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指出,中国GDP总量在历史上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直到1820年,仍然占到世界总量的32.9%。著名史学家休•昂纳在《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一书中,记载了从十一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国对西方的巨大影响。
回顾世界物流史,回看中国古代物流那份厚重,那份深沉,那份辉煌,让当代中国物流人为之振奋。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深远影响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国际物流通道。“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繁荣于汉唐,结束于12世纪。以西安为起点,南路到达印度,北路到达中亚各国,西路到达地中海与北非。“海上丝绸之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东洋航线到达朝鲜和日本,南洋航线到达东南亚各国,西洋航线到达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岸各国。通过丝绸之路,沟通了当时沿途36个国家的商品与文化交流。
值得我们骄傲的,还有国内物流通道“京杭大运河”。以当时世界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洛阳为起点,从隋唐开始,开凿了一条东达于海,南下苏杭,西至关陇,北朔幽燕,全长1800多公里的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满足了当时粮、盐与工程物资的跨区域物流。
另外,值得我们骄傲的,不仅是丝绸之路和大运河本身,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载工具与物流组织、物流布局。明代郑和下西洋,率领62艘大船,2.7万人,纵横太平洋、印度洋。从隋朝开始,历代都十分重视漕运,明代从事漕运的有12万人,1万多艘商船,反映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到达顶峰。从汉代开始,仓储建设兴起,隋朝有义仓,宋朝有惠民仓、广惠仓,明朝有预备仓,在全国布局,“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俗称“天下之大命”。
中国古代物流之所以发达,主要基于四个条件,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公元前1世纪到12世纪,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需要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与文化交流;二是商人的出现;三是货币成为交易媒介;四是交通工具的发展,特别是造船业。当时的晋商、徽商、闽商、广商、宁波商、洞庭商就有一个理念——“货通天下”!
但到近代,中国落伍了,西方一些国家先后开启了人类工业化、现代化大幕,而中国闭关锁国,持续在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上徘徊,最终坠入半封建半殖民地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觉醒了,经过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曙光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但旧中国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经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又千方百计想把我们扼杀在摇篮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伟大领袖的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始终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这个大框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一个贫困落后的中国取得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但长期坚持不变,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束缚。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的物流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业得到恢复并开始大规模建设,初步建立了以铁路和水运为骨干,包括铁路、公路、海运、内河航运和管道构成的运输体系。对铁路运输的16种主要物资进行合理化运作,开展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物资储存与调拨,取得明显成效,保证了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抗美援朝对物流的需要。但从总体讲,这一时期中国的物流是落后的、是贫困的, 被发达国家远远的甩在后面。
第二、不能忘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物流界全体员工所作出的不朽努力。
在1978至2000年的探索与初步发展阶段,从日本引进物流的基本概念到1984年成立成立中国物流研究会,开始对物流的相关领域进行理论研究,1988年成立物资部后,以及后来的国家内贸部、国家内贸局开启了多方面的物流实践,中国物流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这期间,物流业得到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关注,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或国家文件中,出现了“试办为企业服务的原材料配送中心”“物资业要发展代理制与配送制,建立新型工商关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提法。海尔、华为、宝供、宅急送、大田等一批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开始起步,成为敢吃螃蟹的第一人。
在2001至2011年快速发展阶段,国家经贸委联合六部委,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物流文件,并开始在全国布局与运作。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200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物流业发展。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如何应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十大振兴产业,英明果断地把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爭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这一文件对促进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历史性巨大作用。
物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一块还未被开发的黑土地,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2001年底中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成为中国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助推器。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的大调整这一战略机遇,中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外企与外资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纷纷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到201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超过美、德、日,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的物流业亦得到飞速发展。
这十年,社会物流总值、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在20%左右,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新农村建设,进出口贸易加码,使物流的需求量大增,这十年,是数量扩张型的十年。
这十年,物流企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物流市场从无序逐步走向有序,是物流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的十年。
这十年,推进了市场细分,钢材、油品、汽车、煤炭、农产品、建材、危化品等产品物流,快运、冷链、电商、应急、配送、金融、货代等功能物流,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会展、培训、研讨会等服务物流得到充分发展。是中国物流专业化分工加速的十年。
从2012中共十八大开始,中国经济转型友展,进入新时代。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物流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解决的重点主要是发展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但现在的主要矛盾已演变为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与物流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久的矛盾。
由于经济发展的粗放,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物流业同样粗放,结构不合理、区域与行业发展不平衡,与实体经济融合度差,创新力不足,集中度偏低,全球供应链国际竞爭力不强等等,物流业必须转型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式增长,转为质量和效率集约式增长,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值深度调整,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科技驱动,实现动能转换。
2014年9月12日出台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2015年7月1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列入重点工程。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颁发的“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提高了对现代物流业的要求。2017年8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把供应链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这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新起点,标志着物流业进入新时代,将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40年物流人前赴后继,不怕艰险,勇往直前,谱写了一篇可载入史册的颂歌。许多物流企业家发扬创新精神,敢为人先,奋发向上,立下了丰功伟绩。许多物流研究人员与教学人员勇攀高峰,刻苦钻研,取得了零的突破。我们要为他们点赞。
第三,不能忘记对物流认识理论上的三次升华。
① 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强调的是企业物流配送。比如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与世界银行在北京举办“现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时任副总理吴邦国作了书面讲话,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物流新的认识,他指出:“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中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突出物流是现代流通方式,是现代服务业,对应的是产业综合物流。2003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物流纳入全国市场,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到这时为止,党中央与国务院把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并列为三大现代流通方式。而“物流配送”则成了当时物流业的代名词。
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把物流列为现代服务业的第一位,“尤其要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提“现代物流”。
③ 在第三个阶段,主要突出现代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基础性主要体现在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其战略性主要体现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领度、扩展度。
正是这三次认识与理论升华,指引着物流业的稳步向前。
第四,不能忘记新时期物流业的历史使命。
① 两个百年,物流业作何贡献。党的十九大给中国描绘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中国物流业如何跟进?可否按2020年、2035年和2050年设三个目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也就是说,在“十三五”用五年时间实现中国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夯实中国物流大国的基础,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到13%左右,与发达国家工业化中后期的水平一致。再奋斗十五年,到2035年,把中国建成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到10%以内,在许多方面站在世界的中央。再努力十五年,到205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物流强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处于国际领先,成为世界供应链重要创新中心。
② 如何用“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新的发展理念统帅物流业的发展。2015年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今后中国社会经济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用五根红线连结起来,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如何用五大发展理念加以统帅,这是一篇大文章。
③ 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中提升、完善、强化物流功能。物流业是服务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也是生活性服务业,是为其它产业服务的供给方。在物流的需求与供给两端,市场经济要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在实际运作中,目前是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双方不足。一方面要通过理念转换,深化改革,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来释放需求,另一方面在物流供给端上下功夫,提升供给品种、供给质量、供给水平。现在,物流外包比例在上升,物流服务个性化要求在增长,物流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在推进,但物流业本身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有效供给,物流供给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国务院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物流业的粗放,有三大表现形式,一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物流与产业融合度不足,企业自营物流比重过高,物流企业集中度低,先进技术推广广度以及物流标准化存在差异,迂回运输、空载率、绿色物流问题仍较突出。
二是中国物流服务的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供给效率都存在许多短板。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仍显不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园区体系尚未建立,高效、顺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仍较严重。特别是国际物流营运能力不足,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的需要。
三是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政府管理成本过高,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税费仍过高,一些地方对物流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仍存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物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美国物流咨询公司研究,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的以第三方替代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的规模效应和营运特点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物流流程,可节约物流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物流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可取得10%-20%的成本节约。
中国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降本增效空间还十分巨大,可以大有作为。物流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照镜子、找缺板,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升、完善、强化物流功能,实现本身的转型升级。
④ 如何让供应链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大风口。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这里的“客户”,不只是企业,是需方,这个需方包括企业、事业单立,也包括产业、城市、国家。
这里的“产品”,我认为应包括实物产品与服务产品,因为供应链已渗透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这里讲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非物质资源。这里的“全过程”,包括撗向与纵向,也包括内部与外部。这里的“组织形态”指的是运作模式与制度创新。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与实践,供应链将经历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价值协同与智慧生态四个阶段。供应链的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和信息技术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供应链逐步演化为产业及经济的组织形态,并从产业供应链发展到跨产业的平台供应链,以及跨产业、跨区域的供应链生态圈。
供应链可区分为国家供应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供应链和企业供应链。在这四大层面中,企业供应链是基础,产业与城市供应链是重点,国家供应链是根本。
供应链是落实创新、协同、开放、绿色、共享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全球化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和治理结构创新的重要战略,是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它必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风口。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中国物流人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前赴后继,坚忍不抜,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新的时期,一定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我们要向老一代物流人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与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深深的感谢!